其實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一位我在上海認識的大姐告訴我的,她當時是這麼說的:「台灣的年輕人,除了創業,沒有第二條路了,尤其是男生!」我聽了之後,百感交集。一方面很慶幸自己早已看清了這一點,而且也身體力行,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但至少目前也小有成就,其中一家公司預計今年就可以在上海股交掛牌上市,另外幾項新生意的起步也都還算順利。而另一方面,也為台灣的年輕人感到憂心和無奈,因為我們的「小確幸世代」即將面臨中國大陸「最拼世代」的挑戰,結果將會如何?坦白說我非常的悲觀。 前陣子有篇文章「我只想要一個平穩的生活,這有什麼不好?」引起廣泛的討論,文中提到現在許多年輕人的心聲:「我其實不貪心,只要有個穩定的工作、工作輕鬆、不要壓力太大、薪水夠用、平常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一年能出國一次,這樣就夠了。 我的人生並不求升官、也不期望大發財,甚至不想當管理職,只要能自在過著屬於自己的小日子即可」。 當然,人各有志,小確幸沒什麼不好或不對,只是當一個國家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只想要小確幸時,那代誌就大條了!而且照目前的情況看來,台灣將在2021年左右面臨所謂的「人才懸崖」!我很在意這個用詞,不是衰退、不是危機,也不是斷層,而是懸崖!而更可怕的是,這懸崖形成的主因並不是競爭力不足,也不是整體大環境不利,而是自我放棄! 為什麼台灣會出現這種「生平無大志,只求小確幸」的普遍價值觀呢?其實追根究底,會發現這只不過是一種惡性循環的結果罷了。當年輕一輩的族群逐漸發現,付出和過去一樣的努力,卻得不到和過去一樣的成果時,往上爬的鬥志就會消失。另一方面,企業主也發現,付出和過去一樣的酬勞,卻得不到和過去一樣的產值時,花錢栽培年輕人的意願就會降低。 也就是說,除了M型社會、低智商社會之外,台灣也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不信任社會」。這從許多方面都可以看的出來,例如在感情上,不論男女雙方,隨著年齡增長,都只想找一個愛自己的人,而不想找一個自己愛的人,因為大家都被騙怕了。而在職場上這種現象更是嚴重,老闆越來越不願意栽培年輕人,年輕人也越來越不願意全心投入工作,因為雙方也都被騙怕了。所以「不願意先付出」成了大多數人秉持的態度,而這真的沒有對錯,只是雙方根據過去經驗的累積,所產生的一種本能反制行為罷了。 但是,最殘酷的現實是,在這個「不信任社會」中,最後吃虧的到底是誰呢?我在先前的文章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人、任何單位有責任或義務給你一份工作」。很多人說政府或企業應該保障年輕人的基本生存權。我想請問:「基本生存權」是什麼東西?我只知道,從地球有物種以來,生存就已經是一種競爭,而不是基本權利。所以不需要去抱怨、也不需要去批評。記住,是你需要改變自己去跟上時代,而不是時代要來配合你。 真的,沒有開玩笑。所有你覺得不合理的事情,就是這個時代給你的考驗!不論它來自天災還是人禍,它就是你的考驗!你要馬克服考驗往上爬,要馬被考驗打倒,然後乖乖的被壓榨,就這麼簡單!恐龍沒有克服時代的考驗,所以牠們絕種了;蟑螂克服了,所以牠們存活至今,就這麼簡單!地球的資源本來就有限,「均富」的概念既不符合生物本能,也嚴重違反人性。當你已經爬上去了,很自然的,你就會設置門檻讓下面的人爬不上來,這是所有物種的本能。「大同世界」只存在孫中山的幻想裡,從來不曾出現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而現在或未來我們面臨種種不公平的制度或法規,就是已經爬上去的人所設的門檻,你要馬想辦法邁過它爬上去,要馬就認命被宰割,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