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康熙初次吃「綽科拉」嫌棄拒引進 ,如今卻成為超夯食物,你我都吃過!

新奇古怪

 
    

古代人對於外來文化接受度低,而清朝康熙則是少有對西方文化感興趣的皇帝,因此當時有不少西方事物傳進中國,因緣際會康熙帝對一種名為「綽科拉」的食物非常好奇,吩咐傳教士進貢,豈料他親自嚐了一口後,發現這東西味道酸苦又沒有治病療效,最終拒絕引進中國。有趣的是,「綽科拉」到了現代反而成為你我都吃過的甜食,不少人也相當喜愛這點心。

 

 

清朝康熙皇帝是一位非常喜愛西方科學技術的皇帝,甚至也很重視自然科學,多次向傳教士學習代數、天文及醫學等知識,康熙皇帝的西方老師多達十幾位。

 

早在康熙三十二年的時候,康熙皇帝不幸感染了當時死亡率極高的的瘧疾,御醫翻遍各個古籍,都找不到醫治皇帝的方法,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康熙皇帝服用了西方傳教士提供的「金雞納霜」,也就是「奎寧」,最終治好了瘧疾,之後康熙皇帝就對西方的西藥就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

 

在與來華傳教士們的交流中,康熙皇帝得知傳教士常會喝一種名為「綽科拉」的飲品,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巧克力」,對於這種流行與歐洲各國的美味飲品,清朝人還不大清楚,但是康熙皇帝對這種飲料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廣告

 

 

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5月,義大利傳教士鐸羅便決定幫忙引進此物,由於當時歐洲人認為,「綽科拉」有提神的效果,但喝起來卻非常苦,鐸羅為了讓「綽科拉」更好入口,因此融化可可後,再加入糖和水稀釋,能夠去除苦味。

 

此外,鐸羅還請內務府監造「赫世亨」,仿照歐洲上流社會吃法,專門打造一套銀器,搭配黃楊木製成的攪拌棒,送到康熙帝面前。鐸羅還一邊解釋「綽科拉」的效用,指綽科拉並非藥物,在西方一些地區將此當茶喝,「老者、胃虛者、腹有寒氣者、瀉肚者、胃結食者,均應飲用,助胃消食,大有裨益;內熱發燒者、勞病者、氣喘者、痔瘡流血者、下痢血水者、瀉血者,概不可飲用」。

 

 

而康熙嚐了一口後,發現綽科拉帶有苦味,而且效用與中藥沒太大差異,因此最終沒有將此引進中國,當時只批了三個字「知道了」,自此綽科拉就從康熙的身邊消失了。

 

巧克力就這樣痛失了清朝市場,若當時的巧克力味道好一些或許就能流傳開來,畢竟沒有人能夠拒絕巧克力的滋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