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古代戰爭規模如何?專家神比喻跟「現代8+9亂鬥」有87%像...

酷索一下

 
    

 


有研究過日本戰國史的朋友都知道~那些吹得很大、狠壯烈的戰役,和現在相比..根本小得跟鼻屎一樣XDDD

就拿最後德川家康得天下時來說,兵力也不過15萬!
比今天的國軍還要少呢>\\\\\\<



不過大家知道嗎?其實在中國的古代...那些我們在課本、史書上看到多大的戰爭!

規模其實也差不多是..兩個鄉的鄉長率村民相互械鬥而已嗎?XDD

《司馬法》、《管子》等文獻不同程度的記載了夏、商、周三代封建軍制。
當時的軍隊一般分為常備軍和「召集軍」,其戰爭規模可以由常備軍數量和最大召集軍數量來確定。

常備軍,即「鄉遂之制」,特點是出兵數量大,接近2戶出1兵,且裝備由官方提供。
另一種就是「乘馬之制」,即召集軍,特點是出兵數量不大(不多於10戶出1兵),且裝備由民間自備。


《春秋左傳正義》:「古者用兵,天子先用六鄉,六鄉不足取六遂,六遂不足取公卿采邑及諸侯邦國。若諸侯出兵,先盡三鄉、三遂,鄉、遂不足,然後總徵竟內之兵」……「長轂、馬牛、甲兵、戈楯,皆一甸之民同共此物。若鄉遂所用,車馬、甲兵之屬,皆國家所共」。鄭注《小司徒》雲:「方十里為成。」緣邊一里治溝洫,實出稅者方八里,六十四井。鄭注《小司徒》又引《司馬法》雲:成出革車一乘,甲士十人,徒二十人。十成為終,千井,革車十乘,甲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終為,萬井,革車百乘,甲士千人,徒二千人
廣告

意旨:
乘馬制下,64井576戶,出戰車1乘,甲士3人,步卒72人,另外還有馬4匹、牛12頭
鄉遂制下,64井576戶,出戰車1乘,但是甲士多達10人,民夫還有20人。

舉例來說,金文《禹鼎》提到西周後期噩侯與東夷、淮夷聯合造反,王室一次性動用「西六師、殷八師」去討伐,同時又下令諸侯召集各自軍隊,禹鼎的主人也參加了戰役,他出兵「戎車百乘、斯二百、徒千」。按照司馬法,一乘後面對應著64井576戶男丁(兩種制下相同),他動用100乘,即對應57600戶,但真正打仗的重步兵才300人,其他都是去打醬油的。

最後提一下,周朝發生的牧野之戰,據說周人總共出動了約45萬人,俘虜了殷人軍隊10萬、人口30萬。
有這麼一個規律,越是接近現在的朝代,史料記載就越清楚,你會發現軍隊數量記錄就越少XD
想想17世紀的德川也才15萬人,在3000年前有可能45萬嗎???


史學家認為,司馬遷的史記有文學創作的成分,大致歷史脈絡可信,但詳細的細節和數字不可全信,牧野之戰甲士4萬5000人,人口45萬很可能誇大了,真正戰鬥的應該在萬人左右(有學者推斷約7000人),遠古戰爭絕大部分士兵是自帶補給,基本的後勤補給就是糧食,因此不可能動用十倍人數的後勤。
廣告

大戰役規模是千人級!小一點的戰役,就只是幾百人、甚至是幾十人之間的械鬥而已XDD真的別在被許多的電影、電視、遊戲給騙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