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離職員工爆料 海洋公園殘忍內幕:無法受訓就殺掉、園裡動物存活率竟不到6成

新奇古怪

 
    

 


野外抓來瓶鼻海豚的天性,生病會忍耐不讓人發現,一旦爆發可能一天就死了。現場獸醫拿不到各項檢體進行分析,只能從動物的外觀行為表現來給藥,往往等解剖才知道死因。後來成立獸醫科,覺得要做預防醫學,讓牠們一有問題就能做檢查。去要了近一千萬的儀器,從X光、超音波、微生物培養機。在動物生病時馬上送檢體進去培養,24小時就能知道什麼病菌,可以精準給藥。早期外送檢體要等一個禮拜,但生病就是在搶時間,不能慢慢耗。



有了機器就要人,讓他們能夠專業分工,動物折損率才降下來。老闆認為動物是公司資產,表演不能沒有海豚,所以基本上爭取的東西會給,可是就要你相對產出的數據,有沒有越來越健康。」

後來林大哥參加了中華民國生態保育協會的海洋培訓班,開始思考海洋公園既然當初以教育名義設立,那就應該把它做好;與其淡季時讓人放無薪假,不如培訓一批人去推廣海洋教育和動物跨組訓練。希望讓工作人員能學得更多、提高薪水,人員穩定後,動物就不用適應新的訓練師,大家對動物也會更投入。

然而公司對推展海洋教育缺乏培訓與計畫。海豚是保育類動物,必須跟縣政府提報展示計畫,但表演內容裡違反了動物天性或傳遞錯誤資訊的動作,往往得等動保團體抗議才有動作。他說:「像是海豚推人出場的火箭飛人或者騎海豚,我說要拿掉,這對訓練師也有職業傷害。但主管覺得這是我們的賣點。」

廣告





商業導向成了一種偏執,海豚成為製造炫目效果的工具。在試圖幫海洋公園推動轉型的三年後,上司對他說:「我們是做娛樂的,不是做教育,教育那麼無聊誰要來看?學生又沒有消費能力。」他於是選擇了離開。

無辜的小海豚

越來越了解動物在野外的姿態,以及現有人為環境對動物的壓迫後,林大哥開始反對圈養。

他說,海豚需要的運動量極大,水池無法滿足牠的需求,折損率就高,只能在生病時盡速治療。

圈養也破壞了海豚的社會結構。2012年,在他生日當天夜間有一頭小海豚即將出生,生產前海洋公園請了對海豚繁殖有經驗的外國訓練師來指導。當天林大哥在宿舍留守待命,同事幫他慶生時他說:「今天不能喝酒,小海豚隨時會出生。」午夜接到了通知趕回現場,卻看到公司經營者以天氣寒冷為由帶頭喝酒,主導權也沒有交給外國訓練師。





小海豚出生時,他看著沒有問題,但母海豚醒來後,看到這麼多人便緊張地將小海豚壓下去。當下有人跳下水將小海豚搶了上來,因爭奪而嗆到水的小海豚被現場獸醫將肺炎與強心的藥物以體重二十公斤的比例打了下去。林大哥就問小海豚給藥的劑量是如何計算,獸醫回說是依書上的理論給的:「但旁邊就有秤子,應該先秤過實際重量再依比例給藥才對吧?」
廣告

後來外國訓練師讓小海豚回到大池子重建母子關係,接著說了一句:「待會不管看到什麼情況,沒有指令就不要跳下水。其實第一次是可以不用的。」

我好奇地問為什麼,林大哥說:「小海豚已經吸到空氣了,牠有憋氣的能力,媽媽只是要保護小孩。後來小海豚三天就死了,因為母海豚第一次生產不會帶,小海豚也不喝奶。一個新生兒,你給牠這麼高劑量的藥物,刺激性很強,牠會健康嗎?一個病人,就算肚子餓,也沒胃口。但我們檢討時全都歸咎於海豚不爭氣。不過你從頭看,幾乎是人的干擾造成的。」

商機下的教育沒有真相

他感嘆,媒體的力量很大,但也常常傳達錯誤的資訊。像曾有海獅身上出現圓點狀的脫毛,媒體報導的是園方的說法:「因為海獅在換毛」。他當下便上網質疑這是刻板行為造成的:「換毛?你相信嗎?你家狗換毛會一塊塊嗎?都是一片片吧!」



這些野生動物來到園區的過程也滿是血淚。台灣大多數海豚都來自紀錄片【血色海灣】的拍攝現場-日本太地。片中預留下海洋公園要的四歲海豚後殘殺的行為到今日仍在持續。

林大哥說:「一頭海豚一輩子可能只生四隻,這樣的屠殺會讓牠們被滅絕。而且海豚有情感跟智商,牠們其實知道親人被殺,又被送去狹小的空間接受奇怪的訓練,身心會健康嗎?
廣告

要杜絕源頭,消費者能做的就是抵制消費。一頭海豚六百萬,但門票收入都算億的,所以商人覺得動物的價錢還好。2013年,太地賣了158隻到全球,你看商機多大?被抵制之後,這樣的行為就會消失。



台灣接觸鯨豚不困難,要建立正確觀念應該要接觸野生海豚,不然孩子去海洋公園看到很不自然的海豚,無形中就在一張白紙上印上了錯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