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萬萬沒想到《星際效應》的這些場景是這樣拍的

兩性與生活

 
    

最近電影屆大熱的《星際穿越》,我去看了兩遍,現在準備去看第三遍,特麼震撼的電影,看100遍都不夠好吧!

  這個燒腦的片子,上映後爆多解答術語和片中解密的文章,每天都能看到朋友圈各種刷屏各種科普,就是沒有說幕後的拍攝,但是你能想到這電影用了非常少的電腦特效嗎?幾乎都是用傳統膠捲機拍攝,飛船著陸的兩個星球,都是在地球上實地拍攝的,尼瑪去哪裡找那麼棒的場景! 作為導演諾蘭的腦殘粉,今天來解密一下幕後的故事。  
 

“守舊導演”沒3D愛膠片

沒有滿屏的電腦特效以及演員綠幕前“尷尬”的無實物表演,《星際穿越》顯然與現在太空題材的科幻大片帶給影迷的印像不同。 而之所以會這麼做的原因,與諾蘭的“守舊”不無關係。在諾蘭看來,他的電影不適合3D,因為“昏暗的3D圖像會讓觀眾有疏遠感”。
廣告
 諾蘭的“守舊”不僅表現在他對3D的排斥,也表現在他對膠片電影的堅持。諾蘭是膠片放映的狂熱支持者,他認為膠片的色彩感較之數字更好。而《星際穿越》也是用35mm膠片和70mm膠片結合IMAX技術拍攝,影片將在77個市場發行膠片拷貝,包括41場膠片IMAX、10場70毫米膠片以及189場35毫米膠片格式。  
 為了實現這場太空幻夢,不愛特效愛實景、不愛數字愛膠片、不愛3D愛IMAX的諾蘭不得不帶領團隊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在寒冷地帶找不到玉米地?那就花半年時間種一片;特效做不好沙塵暴?那就人為製造一場;演員站在綠幕前表演找不著感覺?那就給他們設計出浩瀚星空和太空艙;想用IMAX攝影機拍攝最多畫面?那就讓攝影師把它扛在肩膀上......  
 

用半年時間種500畝玉米地

片中庫珀一家的取景地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根據諾蘭的指示,要表現出地球上最不適合種玉米的地方都已經種起了玉米(玉米喜高溫,而艾伯塔省氣候寒冷,冬天最低溫為零下50度左右)。對於諾蘭來說,找一片現成的玉米地然後用電腦拼上雪山背景這種事他是不屑於做的,因此團隊費盡功夫終於在加拿大找到了可以實現的環境。  
廣告
 

大型鼓風機製造“飛沙走石”場景

電影裡的沙塵暴鋪天蓋地,諾蘭知道用電腦CGI技術不可能達到讓他滿意的沙礫和浸沒感,因此他向特效協調員斯科特·費希爾求助。 費希爾的回答是C-90,一種無毒,可生物降解的,用碾碎的紙板做成的材料,足夠安全以用作某些加工食品的填充料,和重量足夠輕,可實現諾蘭要的懸停效果。  
 

“外星球”皆在冰島取景

諾蘭上次訪問冰島是十年前,拍攝《蝙蝠俠:俠影之謎》的一些鏡頭,在實地探勘風景之前,他甚至已經知道他為主人公們找到了在《星際穿越》裡用來探險的豐富地貌。“我們希望那超凡多俗的環境就像我們現在生存的地方一樣真實得摸得到。”他說。“所以,當宇航員在另一個星球上跨出第一步時讓觀眾能與之同在,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要到實景去拍,冰島的景觀真是獨特而極端。”  
廣告
 

安妮·海瑟薇在冰島拍攝時患上低溫症

多元化的冰島地形給故事中的兩個目標星球提供了理想的拍攝景地,不遠距離的淺但看上去無邊無際的布魯納仙度潟湖可以作為電影中在水星球的降落區。被火山噴射過的冰川,形成了一個冰面上超現實主義的灰色大理石效果。而身穿宇航服泡在水里的海瑟薇拍攝時候差點感覺不到自己的腳趾頭,甚至產生了低溫症狀。但當時可沒人顧得上她,因為幾乎所有工作人員、汽車、大物件們都泡在汪洋大海裡。  
 

製造能動的機器人和飛船

如果這些還不能讓你體驗到諾蘭的固執,那麼在加州建了一艘重達10000磅的飛船是不是有點誇張了?諾蘭在拍攝前給設計師們看了1983年的《太空英雄》,研究他們如何用面盔之類的東西創造真實感,結果他們就在索尼的攝影棚裡、那個諾蘭原先打造蝙蝠洞的地方,搞出了一個完全密封的太空艙,這樣馬修和安妮在船上就可以透過窗外看到外面,讓飛船不只是現場,更是模擬器。  
廣告
  而這個宇宙飛船“漫遊者號”(the Ranger),是的,他們真的造了出來,混合了《007:海底城》裡的水陸兩用跑車、《星球大戰》裡的叛軍雪地飛艇和蝙蝠車的設計,諾蘭以幾乎與電影中等大的飛船模型完成了最終拍攝。 幾艘飛船,每個都體重超過萬磅,被拆卸,打包裝在在集裝箱裡,由747貨機運往在冰島,然後裝上卡車,運到拍攝地,在巨型帳篷裡重組。  
  電影裡油嘴滑舌的機器人TARS萌到許多人,諾蘭對它的最初設想就是要跟所有科幻片裡的都不一樣。當然了,他的要求依然是不要用特效。 設計團隊用僅有的八週時間,使得TARS終於可以藉助液壓系統觸發附件控制器的方式動了起來,簡而言之就像打電動遊戲一樣用按鈕控制機器的各關節的動作,並且連屏幕也是真實的。TARS重達90公斤,由舞台演員比爾-歐文操縱。  
 

把沉重的IMAX攝影機扛到肩膀上

作為IMAX最狂熱的信徒,諾蘭越來越竭盡可能地在電影中使用IMAX畫面。對於這部《星際穿越》,諾蘭更是重視對浩瀚宇宙的表現,並且還​​提出想實現紀錄片式的手持鏡頭,以便營造真實感和親密感。於是攝影機霍伊特-範-霍特瑪便開始與諾蘭一起研究,最終霍特瑪決定將巨重無比的IMAX攝影機扛在肩膀上。人總歸要比機器智能無數倍。  
廣告
 

吉普-索恩物理學大師坐鎮

《星際穿越》原本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項目,由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擔任編劇。但斯皮爾伯格沒有時間執行,諾蘭聽聞後果斷將之接手過來,然後兄弟倆一起改寫劇本。諾蘭堅持科幻片應該有理可依,因此請來了真正的物理大師吉普-索恩擔任製片人之一,參與整個籌備過程,花時間進行測試,基普是當今世界上研究廣義相對論下的天體物理學領域的領導者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便是《黑洞與時間彎曲》。他的淵博學識成為了《星際穿越》的理論支柱。  
這個世界是屬於偏執狂的,在當下電影追求炫酷的電腦特技的時代,諾蘭用他的“小眾”拍攝方式,送上瞭如此震撼驚豔的《星際迷航》,對了,忘了說,《盜夢空間》裡的失重場景,這個偏執狂導演,也是實景拍攝的。 來源:微信